秋分时节,硕果飘香。
9月24日上午,虽是周六,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人气旺旺,宜春片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团队在此召开第一至第三专题集体备课会。来自宜春学院、宜春职院、宜春幼专3所高校马院的近40名教师齐聚一堂,集中备课、集智评课。备课会由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宜春学院马院“德法”课教研室主任郭周仁老师主持。
备课会现场
备课会分为教学展示、专家点评和互动交流三个阶段。
教学展示环节,宜春学院马院教师李婷博士以“如何看待人的本质”为题,宜春职院宋丹丹老师以“以史为鉴,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题,宜春幼专涂琦瑶老师以“大学生应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为题分别进行问题式专题化教学改革成果展示,受到大家好评。
3位教师进行教学展示
在专家点评阶段,宜春幼专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劲松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敢于亮剑,要触动学生的灵魂和引发思考,要站在意识形态斗争的第一线;教学案例要有代入感,让思政教育与校园学习生活结合,与学生日常行为结合,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宜春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李霞博士认为,课堂教学语言应当富有感情,注意跟学生进行情感沟通,让学生时刻觉得老师在关注自己;进行教学展示的几位教师台风自然,亲和力强,显示出鲜明的教学风格。随后李霞博士也结合自己多年的授课经验,从“抓课头、抓问题、抓细节、抓体悟”等方面提出建议。宜春职院思政课教研室主任胡金兰老师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在互动交流阶段,与会教师各抒己见,气氛非常热烈。老师们提出诸如“如何让课堂有深度有内涵”、“思政课堂如何向学生提问”、“提问后的效果如何评判”等问题,一个个问题点亮了思维的火花,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老师们普遍认为,跨校集体备课不仅加深了老师们对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而且推动形成崇尚研讨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守正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提升了宜春片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
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进教师王丽君认为,参加这次宜春片区集体备课会,真切感受到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因此对上好思政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生活,回答好学生的疑惑。
宜春幼专“德法”课教研室主任熊珊老师认为,此次集体备课活动开阔了眼界,受益匪浅。不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之间经常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才能在共享、共研中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水平,从而增强老师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使命感。
最后,宜春学院马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兴亮博士做总结。他高度评价本次备课会的准备工作和取得的预期效果。他指出,要进一步推动集体备课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一是要有勇于改革的担当。思政课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培基工程,是一项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固本工程。二是要有加强研究的定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高校思政课绝不是照本宣科,炒现饭,可以教学出题目、课堂做文章、研究出成果,努力实现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协同发展。三是要有共享共进的机制。集体备课要防止低层次重复,会前、会中、会后都要有精准精细的谋划,推动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一条一条梳理,一项一项突破,真正实现交流共享、协同攻关、互促共进、事成心齐的目的。
本次跨校集体备课会是落实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及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问题式专题化团队教学改革”的通知》《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指导意见》《江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口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的具体举措。
转自: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