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联军、邻国还是班加西的反对派,都不愿外国军事干预走得太深、太远,以免重蹈伊拉克、阿富汗的覆辙,很显然,联军轰炸,反政府军地面攻击,才是他们构想的理想模式。
据新华社报道,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19日由空中和海上打击利比亚境内目标。按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的说法,截至当地20日中午,48人丧生。利比亚方面指责西方3国“殖民侵略”,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
据报道,在本轮名义上由法国牵头,多个欧、美、阿拉伯国家参与的对利比亚军事打击中,美、英用巡航导弹攻击利比亚目标的行动代号“奥德赛黎明”,显然借用了《荷马史诗》的典故。
昨日,中国外交部对向利比亚进行军事打击表示遗憾,也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平民伤亡。俄罗斯、印度等国亦都对此表示遗憾。实际上,外国的军事干预并不能解决利比亚的问题。
对于这场战争,人道主义者关心的是平民的牺牲和损失,军事迷关心的是新军事科技的应用和战况变化,而更多的人关注的,则是外国军事干预后,利比亚的局势会怎样。
刚刚在和班加西方面的拉锯战中元气大伤的卡扎菲,如今面临的对手装备更好,战术境界更高,且是多国联手“群殴”。可以说,纯军事考量,如果联军全力以赴,卡扎菲很难支撑太久。
问题是联军未必在一开始就使出全力。自开战至今,美国虽然实际贡献了对卡扎菲打击的主力,却谨慎地躲在法国身后;英国驻法国大使在盛赞“英法团结合作亲密无间”后刻意强调,这“不是一场战争”,而是“盟国、安理会各成员国和阿盟各成员国为确保安理会1973号决议贯彻实施而进行的必要军事行动”;就连最积极的萨科奇也在开战前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不忘加上“外交解决之门依然敞开”的话。
不论联军、邻国还是班加西的反对派,都不愿外国军事干预走得太深、太远,以免重蹈伊拉克、阿富汗的覆辙,很显然,联军轰炸,反政府军地面攻击,才是他们构想的理想模式。
问题是此前的战事表明,反政府军的孱弱和卡扎菲军可谓半斤八两,能否在地面上“自行了断”尚存疑问;这个委员会流品复杂,主席、武装力量总长和外交负责人都是卡扎菲的旧人,名声也不佳,欧美各国对他们也是将信将疑,不敢给予过多的军事扶植。一旦反政府军久战不下,联军也许会不得已直接出手。
种种迹象看,卡扎菲时代的结束只是时间问题。然而从此前的局势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卡扎菲的核心部落,尤其东部几个部落的忠诚度和凝聚力较强,而东南部费赞地区的部落则一直隔岸观火,反对派阵营里也同样派系林立,部族痕迹深厚。
如果盟军“只空不降”,利比亚可能出现东西对峙或部落林立的“索马里化”状态;如果盟军直接在地面出手,或强化其影响力,可能会在战后出现一次有组织、有国际监督和保护的普选,但从阿富汗、伊拉克的前例可知,普选并非民主进程的结束,而往往仅仅是开始,利比亚的部族社会结构、生态不变,普选也不可能带来民主生活和政治稳定,利比亚也许会“伊拉克化”;当然,最糟、也是所有各方都最不想见到的,是出现一个“阿富汗化”的利比亚。
(《新京报》2011年3月21日 星期一 第A02版: 社论·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