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李义平: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0年10月26日 21:27 佚名 点击:[]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形势,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李义平教授,话题聚焦在此次公报中的新提法、新表述和新部署上。

五中全会公报的三个新提法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做出重大战略选择至关重要。从五中全会公报分析来看,有哪些新提法值得关注?

李义平:第一、我觉得“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是一个新提法。

改革开放伊始,我们没有钱,经济的总体盘子很小,人民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加之经济发展空间很大,把速度、规模放在很重要的、甚至是第一的位置是可以理解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外汇储备两万多亿,然而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模式是走的便宜的路线,靠资源、环境、劳动力便宜,而不是创新,致使资源环境不堪重负。而劳动力便宜难以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也难扩大内需,更难让劳动者有尊严的劳动。此外,既有的模式更多的是依赖外需,一遇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就非常被动。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新的变化了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理所当然地希望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希望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中国共产党人应当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个新提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早就提出来了,但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好像是第一次。的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是一次深刻的经济变革,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对新发展观的认同,对干部的考核标准,晋升机制,涉及到创新、教育、分配、公平、正义等等,以及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政府与市场的科学定位等。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以上的深刻变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我感觉“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也是一个新的提法。

“扩大内需”说得多了,但建立长效机制则说明扩大内需不仅是面对金融危机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把内需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一个永远的、战略性的举措。

经济发展方式要彻底华丽转身

记者:公报提出“十二五”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是不是意味在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实施?

李义平:这标志着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彻底华丽转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个别地方政府提出来的短时间内就大变样的,更不是一个浅层次的面子工程,而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涉及到社会各方面,例如制约创新的教育和科研模式等,以及分配格局的调整等。用“十二五”五年的时间并不长。中央指出转变经济社会发展要贯穿于“十二五”的全过程是完全正确的。

“战略性调整”蕴含深意

记者:公报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并提出五年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取得重大进展”,对于“战略性调整”这一提法怎么理解?

李义平:经济结构调整,既包括多方面协调发展,又包括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创新和提升。我以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当:

第一,包括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的调整,即要把内在的消费性需求放在重要位置,并且毫不放松外需;

第二,要调整分配结构,提升劳动在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缩小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第三,调整需求结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最终归宿。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例如随着吃和穿问题的解决,住和行的问题、休闲的问题、享受公平教育的需求等,都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当代的主导需求;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带动调整到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

"十二五"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重点放在新兴产业

记者:我们说“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必然是以结构调整为主,基于此,您认为“十二五”期间国家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战略重点?

李义平: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今年二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指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调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前一段时间,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进一步提出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总书记的讲话和国务院做出的决定给我们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我们在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意大利就是生产服装家具的,瑞士就是生产手表的,但这些传统产业与时俱进,有了现代元素。

政府和市场一定不能错位

记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应当怎样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李义平:政府和市场一定不能错位。市场应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政府主要是制定规则,创造吸引人才、激励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环境,推进改革和整个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千万不能代替市场。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象,就是有心要栽的“花”不符合经济规律,政府应着力于肥田沃土的创造,让“花”,让“柳”茁壮成长。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环境和激励竞争的体制机制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记者:五中全会公报强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分配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把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提到议程上来,您作为一个学者和专家,如何看待?

李义平:公报指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改革发展等。一个时期以来,社会贫富的差距拉大,拉大了的贫富差距既不利于启动内需,也不利于社会稳定,也有悖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我曾经发表文章指出,没有“民富”就不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它涉及到内需能不能成为长效机制,能不能使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已经使国家富裕起来了,那么在今后的时间里,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把富民放在首要位置,否则就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让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政绩有更多发言权

记者:公报特别指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这段表述蕴含了什么样的深意?

李义平:这个问题太重要了,现在有的地方政府官员片面追求所谓的经济增长,兴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倾心于自己的升迁,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个领导干部的业绩,必须由人民群众来检验,必须由历史来检验,必须历史的负责任。要作到这一点,当前最急迫地是改革对领导干部选拔提升的考核标准和选拔机制。考核标准不能是简单的GDP,简单的GDP使一些地方领导不择手段,甚至站在污染企业一方,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改革选拔和晋升机制,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对此有更多的发言权。

上一条:主线·坚持·攻坚时期——点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大关键词 下一条: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yl23455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