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剩族"危机催热校园恋情 折射社会恋爱观变迁

2010年09月18日 16:58 佚名 点击:[]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从“地下情”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再到如今的怕“被剩”而主动出击,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校园恋情的变迁是社会观念自由开放度的一个缩影。

剩族危机:鼓励校园恋爱

“剩女”、“齐天大剩”、“大龄女青年”……这些新名词正在改变着人们对校园恋爱的发展模式。很多家长出于种种考虑,也转变了过去保守的思想,鼓励孩子在校园恋爱,甚至主动给“爱情费”。

根据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的《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近九成的大学生都已经有恋爱经验。

记者在采访了一些大学生后发现,选择在校谈恋爱缘由很多。有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也有同学是担心自己“被剩”,想在大学就找好心仪的对象。

但有一点必须承认,大学恋爱变得更为理性。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一名在校生说。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大学生不无避讳的说,过去读书太压抑,想在大学谈场恋爱,来个彻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学恋爱纯粹是因为空虚、寂寞想找人“陪”。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50、60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到。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随着进行了一场根本性的革命。

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从谈性色变到坦然谈“性”

有一项针对高校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近15%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七成以上被调查学生对婚前性行为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

记者走访了杭州某高校园区发现,学校附近一般都有数十家学生旅社、日租房。其中一家旅社的老板告诉记者,来住的以男女成对居多。

据了解,上海、北京、福州等地还将“安全套免费自取机”搬进了校园,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作为成年人,对性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不应盲目的不屑,更不应该为了模仿而放纵。”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大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性知识,并能够理性看待。

专家:呼吁健康恋爱

在中国大学生爱情的变迁中,有羞涩、有冲动、有豁达、也有迷茫。曹文彪认为,从校园爱情观的变化也可以折射出这个社会观念的变化,人们认知的变化,但可以看到的是,社会正朝着更为合理、科学、文明的方向发展。

对于大学爱恋,曹文彪表示,校园爱情不应太过物欲、肉欲,应该多些“内容”。恋人应以志同道合为基础,有共同的价值目标,生活目标。

另外,他强调,性是社会自然属性,应理性对待。但青少年性教育不宜过早,也不宜过于表面。“性不是一个纯粹的生理学问题,还包含有社会学、人类学等各方面内涵,真正的性教育应是多学科的综合引导。”

上一条:湖北出台高校师德规范:遇上灾难老师不能先跑 下一条: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邀新生“仰望天空”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yl23455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