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奏响大学校园的文化乐章

2012年06月11日 17:36 佚名 点击:[]

——哈尔滨华德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巡礼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自身渗透着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丰富的科学知识,体现着学校的个性和品位,蕴含着学校的历史、精神和思想,彰显着办学的风格与特色,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影响高校师生成长、进步和发展的软环境。

为此,哈尔滨华德学院自创办之初就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学院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下进行整体规划,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20年来,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学院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办学特色之一。

传承创新内涵发展

“13452”文化体系辐射育人全局

华德学院注重在办学实践中积淀和挖掘具有华德特色的传统与文化,紧紧围绕教书育人这一中心任务,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思想道德作风、师生行为举止和第二课堂活动以及校园环境都作详细的规划,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3452”的校园文化体系,即,“一个整体建设理念”、“三个切入点”、“四育人”、“五大品牌”、“两个尖子培养”。

一个“整体建设理念” 引领精神文化建设

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自建院之日起,华德学院就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对学院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哈工大近百年的文化积淀为底蕴,积极吸收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从不同维度挖掘和丰富人才培养的内涵,确立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中心,旨在加强学院全面建设,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整体建设理念,并将其渗透到学院思想政治、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全院上下形成了统一指导思想、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服务于学院的育人理念、中心工作及发展战略,也推动着学院屡创佳绩、人才辈出。

“三个切入点”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华德学院围绕“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倡导全院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多年来,坚持把理想、信念、志向教育和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引导以及以教学为中心围绕成才、就业开展学生活动作为素质教育的“三个切入点”,弘扬主旋律,陶冶高尚情操,构筑健康人格,并通过文化认同转化为价值追求和实际行动,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四育人” 营造整体育人氛围

大学校园文化是为培育大学生而建设的,如何能够让校园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华德学院始终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中努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营造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整体氛围。学院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同时,坚持将专业学习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坚持制度管理与文化渗透相结合。用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规范学生的行为,通过欣赏学生、激励学生、服务学生、凝聚学生,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了一种文化自觉。

华德学院传承哈工大优良的师德师风,用马祖光精神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院长顾德库提出:“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你的课在学生就业和创业中发挥作用。”“到第一线去,到学生中去,指导学生进入科学殿堂,引导学生走向成才之路。”匠心独具的校园,步步有景,处处育人,晨读琅琅,书香飘逸。

“五大文化品牌” 装点校园斑斓多彩

华德学院非常重视文化品牌的创建工作,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培育,“课前五分钟演讲”、“升国旗手资格状”、“华德霓裳”、“华德雪艺”、“华德创造”五大文化品牌覆盖全体学生,辐射整个校园。“课前五分钟演讲”伴随学院发展建设20载,已成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阔视野、增长胆识和见识的主阵地;“升国旗手资格状”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励志台、践行华德精神的展示台以及表彰先进的荣誉台,始终渗透价值观的教育,催人奋进;“华德霓裳”、“华德雪艺”、“华德创造”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创新创造、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和动力。作为与“三风”建设凝结在一起的校园文化载体,学生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通过不同思维的不断碰撞,在寻找个人与集体、社会的结合坐标的过程中,不断整合自己的思想与价值体系,逐步深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获取到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与技能。“每天上课前短短的5分钟,它看似很渺小,却正是它让曾经在众人面前一说话就腿抖的我,面对500强企业的人事主管侃侃而谈,最终在众多重点大学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09级的小孙同学在就业经验交流会上对学弟学妹们说,“每天上课前短短的5分钟,它看上去很简单,但想要赢得认同和掌声,需要我们多读书去积累,需要我们多写作去充实,需要我们多见识去锻炼……”

培养“两个尖子” 引来满园桃李争艳

培养“两个尖子”既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骄人成果。自从实施“百名学生考取研究生计划”和开展争当技术尖子活动以来,三表大学多名学生考取国家重点大学重点专业研究生不再只是梦想,民办高校学生在全省、全国乃至国际级专业技能竞赛中蟾宫折桂、屡见报端。

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榜样的同化力和促进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2011年报名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54人,考取28人(其中10人被国家重点大学重点专业录取),2012年考取全国硕士研究生46人,近一半被国家重点大学录取。奖勤奖先、以赛代训的广阔平台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励学生勇于挑战。2004年至今,一届届华德学子在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中已累计获奖600余项,校园里的专业技术尖子,就业从职后都成为了行家里手。如被评为“全国就业之星”的沈玉柱同学,现任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三个处的总负责人,多次荣获“联想五十杰”、“联想总裁特别奖”等。舒磊同学,毕业签约本田生产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现任新机种设计科项目负责人,先后参与了第八代雅阁、新飞度、锋范、CRV、思域等新车型的模具设计。像这样的优秀毕业生,不胜枚举,“华德品牌”也正是在他们的兢兢业业和奋发有为中得以树立,使华德学院成为向国内一流高校输送研究型人才的生源基地和为各行业输送应用型优秀人才的培养基地。

启峰为学饮水思源

环境文化独具匠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走进华德,开阔宏大的校园风格,匠心独具的文化景观……一所现代化、花园式的大学校园近在眼前。漫步在校园,你会被校园优美的读书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所感染:街路励志,山水有情,广场意切,廊道墨香,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处处都洋溢着人性化理念和浓厚的文化气息。许多学生家长都情不自禁地赞叹:“真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2003年,华德学院搬入哈尔滨利民开发区学院路5号,在“整体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学院高度重视环境文化对学生的熏陶。

设施先进,功能齐备

科学规划现代化校园

华德学院总占地62万余平方米,先进的教学设备,幽雅的教学环境为学院教书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休闲区布局合理、相得益彰。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省级标准化公寓,省级标准化食堂与能满足师生多种文化需求的活动场地错落有致,为学院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奠定物质基础,充分满足了师生全面发展和现代化教育的物质文化需要。

垒山建湖,建馆塑像

师生共建人文家园

“发挥华德人的聪明才智,自己设计绿化方案,发扬主人翁精神,一起建设美丽家园。”学院院长顾德库如是说。构思精美、特色鲜明的华德校园,无不彰显匠心独具的整体设计,也处处凝聚着全体师生的智慧和汗水。

在华德学院,“山也励雄心,湖亦盼书声,山水蕴文化,文化院魂凝。”山水园以启峰山和问渠湖闻名,构成一幅山、湖、草相映成趣的生态美景。湖光山色,生机盎然,师生得以陶情养性、振奋精神。作为哈尔滨市除太阳岛之外的人造假山之最,启峰山是以基建施工积累的建筑废料做基础,又挖湖取土堆垒压实覆盖黑土绿化而成的。从思路设计到施工建成,体现着创业者的胸怀大志,倾注着华德人的理想追求,也饱含着期盼莘莘学子登高望远、立志报国的良苦用心。波光粼粼的问渠湖畔,微风轻轻拂过杨柳,启峰山上读书的学子和常伴霞飞的书声,是学在华德最美的写意。

在华德学院,每位新生入校后的第一课,就是走进院史馆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谈起这些,学生们总是有些激动:“院史馆里陈列的史料,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里由师生亲手雕塑的黄炎培半身铜像以及黄炎培先生毕生对中国职业教育的探索和贡献,都让我们为成为华德的一员而骄傲,为先贤的爱国情怀和执著追求而感动和振奋。”

街路励志,广场有情

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

在华德校园,“创新”、“求实”、“敬业”、“成才”学院校园的两街、四路交错相通,分别以其为名,给师生以启示和鼓舞;“创业”、“超越”、“思源”、“励耘”四大文化广场,蕴含着华德文化特色和精神,寓意深远。其中,思源广场取“饮水思源”之意,蕴含着华德人对哈工大和对华德事业的深厚感情;广场占地2.6万平方米,以半月形的思源台、高耸挺立的思源石和两株相依相偎的思源树为主要标志物,集休闲、娱乐、集会等多功能于一身。四大广场与山水园、旭园、争春园等自然景区交相辉映。

学院先后投资200余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绿化面积达40%。校园里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交、大片绿化与小型景观结合,品种繁多的树木,竞相绽放的花朵,人人动手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工作,校园处处蕴藏生机,彰显活力。学院连续4年被评为“黑龙江省绿化先进集体”。

楼宇意切,廊道墨香

润物无声于细微处

学院参照母体哈工大的主楼设计,建设了新政教楼,它和启峰山、问渠湖、思源广场、励耘广场等相映成景已经成为了华德学院独有的文化地标。在吸收和传承哈工大丰厚、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也积累着华德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还特别注重布置高雅、高品位的墙壁文化,让走廊也变成教育殿堂。

漫步校园,仿佛随处都可以触摸到古今文化之印记,学院努力使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成为中外优秀文化传播的使者,以“明礼、励志、博学、乐群”为主题的教学楼楼道文化墙,以“养成、友爱、安全、和谐”为主题的公寓楼道文化墙,以“节俭、文明、健康、感恩”为主题的食堂文化墙,以“勤奋、明志、致知、铭记”为主题的各专业实训楼楼道文化墙,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的图书馆楼道文化墙,以“理想、青春、有为、互助”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墙,都彰显着学院的育人理念和华德师生的审美能力,也都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激励广大师生知行合一、奋发向上。

学院在校园里建起了“文化步行街”,宣传党的教育方针、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学院的文化理念,在科学规划宣传橱窗长廊和阅报栏的同时,华德的手绘主题海报是校园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既倡导环保节能,也倡导学生用手描绘图画,用心传递文化。每天中午、傍晚悠扬回荡在校园各个角落的校园广播,和华德报、新闻网作为学院德育和宣传的三大阵地,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全面发展的动力和能源。这有声、无声的一切都以其独特魅力影响着师生、陶冶着师生。

激励自律注重养成

行为文化知行合一

在华德校园,你很少能看到随地乱扔的陋习,却能看到师生随手捡起地上的枯枝;上下课人流涌动的校园里,你很少能听到难以入耳的脏话,却有向师长的问好声,声声入耳;除了运动场上生活龙虎的学生,除了在问渠湖畔读书思考的学生,你很少能看到校园里闲逛的学生,学生们要么在教室里上课,要么在实训室钻研,要么在图书馆看书。2012级的小张同学的家长在送孩子报到的时候说:“没想到民办高校有这样学习氛围,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上学我们就放心了。”如今,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维护优美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

“养成教育”

打造特色行为文化

面对“80后、90后”价值选择特点,面对“独生子女教育”这一当代中国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2009年学院党委提出“做实德育工作要从大一学年开始”,即面向全院学生开设“养成教育”必修课,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辅助课程。

为了贴近学生成长需求,加强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学院培养一批优秀的、具有丰富的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学生工作者担任“养成教育”授课教师。同时,各行政、后勤教职工和辅导员到学生中去,多指导和参与学生劳动实践活动。

从心理机制上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养成教育”注重实践性和交叉性,以“修身养德、礼仪规范、心理疏导”等为主要内容,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教学,注重学生优良操行的点滴养成、精神品格的塑造,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目前和未来的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要求密切在结合在一起,突出文明习惯养成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养成教育是自身成长和今后成才的需要,是自己报效祖国、回报社会的基础,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为从他律走向自律奠定基础。

自2010年春季学期首次面向学生开课至今,“养成教育”也在伴着学生的成长一点点地完善升华,由最初的以“正行”为主题的基础文明修养教育,拓展到以“明德”为主题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精神境界升华的教育,激发了学生们“求志”的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爱家爱校到爱国,从举止文明到遵守秩序,从自尊自爱到尊重他人,从守时惜时到诚实守信,从勤俭节约到懂得感恩等多个方面,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去教育引导学生,校园榜样所产生的“共生效应”和“魅力效应”,受到学生们的广泛欢迎。它既是华德精神的生动体现,又是校园文化的形象教材。

“身教重于言传”,行为示范的力量是巨大的。仅以不随地乱扔垃圾的习惯为例。无论院长、行政人员、普通教师还是后勤员工,无论是在校园、教学楼还是食堂、宿舍,“人人以随手捡起地上的一张纸为荣”。这样做的人多了,乱扔垃圾的人少了,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不文明的举止都是这样纠正的。

“预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两年多的时间,“养成教育”已连续开课5个学期,普及到了2009级、2010级、2011级3个年级的共6603名学生。校园里,文明礼让蔚然成风。走路抽烟的人少了,满口脏话的人少了,“老师好”、“阿姨辛苦了”、“对不起”、“没关系”等声音多了;逃课睡觉的人少了,课堂上和老师提问互动的人多了;食堂里浪费的少了,排队的多了;室友间发生纠纷的少了,寝室里欢笑多了;整日沉迷游戏的人少了,图书馆自习室里看书的人多了,参加专业类、文体类等各类社团的人多了……

“劳动实践”

引导自我教育

好习惯让人受益终身。为了深化和巩固“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责任感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社会服务意识和文明意识,学院决定从2010级起,在校学生要在大二学年完成为期1周的劳动实践,作为养成教育课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劳动实践课的开设虽然在全国乃至全省高校已不是首例,但对于华德学院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即将学生分组负责学生公寓、图书馆、校园街路等教学、生活场馆的楼内走廊或楼梯的卫生清理工作。由辅导员和后勤的劳动技能指导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劳动态度、出勤、团队配合、劳动实效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评。“这样的教学形式真正作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向生活区延伸。”学生辅导员小张说。

该实践已在2011级的2000余名学生中试行。通过调查反馈,学生普遍反映很受益,这一点从亲身参与课程的学生撰写的学习心得中便不难看出。“起初对‘劳动实践课’有些不理解,但是经过实践,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渐渐的,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在团队中互帮互助,共同体验着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改变,我们在成长。劳动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1091151班王同学如是说。学生的成长变化让许多家长表示很欣慰,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步入社会的生存生活也更加放心了。

“无论是在求学的过程中,还是学成之后走上社会,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都能让自己获益匪浅”。这一点已成为华德学院全体学生共同的认识。

如今,校园文化已深深地熔铸在华德学院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华德学院将继续在积淀民办高校校园文化的道路上常耕不辍,自觉肩负起发展教育、服务社会的重任,持续打造华德学院的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创建民办高等应用型工科名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优秀专门人才”的征程中,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上一条:实习大学生摆弄婴儿取乐引公愤 下一条:尊重青年主体地位 焕发创造热情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yl23455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