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李江涛)清华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注意转换授课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老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艾四林说,作为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重在“真信”“真用”。“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难在“进学生头脑”。要在“真信”“真用”“入脑”“入心”上下工夫。
为了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清华大学采取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他们由教师单向“满堂灌”的传统授课方法,转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讲授与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沉闷的课堂由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参与,变得活跃和热烈起来。
老师注意发挥网络学堂的作用,做到课上课下联动、课内课外互补。每讲一个专题前,先在网络学堂上发布带有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带着思索甚至困惑走进课堂;讲完一个专题后,再在网络学堂上发布富有分析性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研讨;同时在网络上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热点、重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校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例如,结合今年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组织美术学院的两百多名本科生以艺术作品作为课程作业,生动形象地表达当代青年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有的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虽然从学术和艺术上说,以后的研究创作肯定要超过现在,但这一次创作留下的印象将终生难忘。”
学校还将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开展“三阶段”的实践教育。第一阶段是开课前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从中既可以看到学生对改革开放有相当程度的认同,也可以看出他们在理论上还有相当多的困惑;第二阶段是针对问题进行课堂讲解;第三阶段是组织学生再参加社会实践,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升华思想,写出有理有据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