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离休教师蒋国珍
他每月有2830元的离休金,生活却极度俭朴,用全部收入奖励和资助贫困学生,30年捐出的资金已达20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
他是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共产党员,江西省新余市罗坊中学80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
蒋国珍,1930年6月生,l949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新干县城关区政府、南昌地委宣传部等单位工作,1954年进入教师队伍。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正式分配在新余市罗坊六元小学任教,1983年退休。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4年被评为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
蒋国珍自1979年将自己平反昭雪领取的9600元补助金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以来,三十年如一日,省吃俭用,一心一意爱护学生,诚诚恳恳帮助困难学生,激励优秀学生,关注教育。据不完全统计,蒋国珍三十年来用于资助、奖励学生和各种慈善事业的钱已经超过20万元,超过他工资的总和。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地震,他先后向有关部门为灾区人民捐3100元。
三十年如一日捐资助学20万 超过工资总和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的言论和行动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绝对无私。”
蒋国珍1957年被错误划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在常人看来,20多年的不公正遭遇一定会让他牢骚满腹,可平反后他的第一个举动,就是将国家补发给他的22年共计9600元工资,一次性捐给“希望工程”。
平反后蒋国珍正式分配在罗坊六元小学任教,站在阔别20余载的讲台上,蒋国珍恨不得将自己的知识一下子倒出来,然而,他毕竟已是年已半百之人了,仅靠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满腔热情和呕心沥血,似乎还达不到他对自己定下的要求,他决心寻求一种新的途径,播撒久藏在心中关爱的火种。
1983年8月,蒋国珍退休了,但他仍然离不开学校,每天总要到下山桥中学去看一看,看哪位学生在学习中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哪位学生学习好应该给予奖励。那时,蒋国珍每月几十元的退休工资几乎全部给学生们发了奖。后来,蒋国珍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就成了一个固定奖项,老师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蒋国珍奖学金”。附近的下山桥中学和镇里的罗坊中学是蒋国珍的奖学金设立学校,每到期末考试结束,蒋国珍都要带着钱,亲自给前50名学生发奖。开始是作业本、铅笔刀、牙刷、袜子等奖品,后来又改成发奖金。虽然“蒋国珍奖学金”最高只有30元,但孩子们都非常珍惜,蒋国珍也从获奖学生的喜悦中,得到了快乐。
随着退休工资的提高,蒋国珍开始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学生。他希望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因为贫穷而失学。如今,罗坊镇设立了一个品学兼优学生奖励,一年一万多元。
松岭村的李爱梅称蒋国珍为他们全家“永远的恩师”。1990年,李爱梅的大哥考取了南昌一所学校,正在为学费而无计可施的时候,蒋国珍送钱来了;1994年,李爱梅二哥又考取了大学,眼看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可学费还没一点着落。这时蒋国珍又走进他们家,给他们送来了学费;1995年,李爱梅也接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回李家父母不敢再麻烦蒋老师了,这个学他们也不打算上了。又是蒋国珍伸出了援助之手。就这样,前后几年,蒋国珍共资助李家三兄妹9000多元钱,让他们一个个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2005年,罗坊镇大路村村民廖顺根的女儿廖红梅考上大学却缴不起学费,蒋国珍主动承担起她大学3年21000余元学杂费。如今,大学毕业的廖红梅已经在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工作。电话采访中,电话那头的她动情地说:“如果没有蒋老师,我根本不可能上大学。我很感激他,同时也很难过,因为他对自己太苛刻了。”
新余市邮政局的敖辛伦不会忘记,当他1988年考取省邮电学校时,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悲痛、忧虑导致左眼失明,家里一贫如洗。就在他迫于无奈、准备放弃求学的时候,蒋国珍主动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在极度痛苦中见到了曙光。时过多年,敖辛伦说起当时的情景仍然激动:“那天我去了蒋老师家,当时正是中午,他留我吃饭,还特意煮了面条给我吃。他给我讲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从身上掏出30元钱,叫我先去买点日常用品,要打起精神,准备上学。当我赶到学校的时候,蒋老师的汇款单也随即‘追’了过来。以后的4年,蒋老师都按时寄钱给我。每次接到蒋老师的钱,心灵都有一种颤抖的感觉,觉得这不是钱,而是蒋老师的心和血。”
翻开蒋国珍老师那本发黄的笔记本,我们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学生名字和数据:敖辛伦,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杰,4800元……20多年来,蒋国珍自己也不知道捐出了多少钱,但有心人粗略计算了一下,资助的资金已近20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额。
蒋国珍老师说,捐助的钱大部分都来自离休金。去年捐款超过了工资1000多块,一部分是种地劳动所得,一部分是政府和好心人送的钱物。逢年过节时,许多单位和部门给他送去水果、糕点、年货等慰问品,可他从不独自享用,不是转送给别的孤老,就是换成钱助学。
生活极度节俭:一天一块钱
我们到了蒋国珍老人家里,房子是一间不足3 0平方米的旧土房,家里的大家具是一张旧床和一张旧书桌,墙根一字排开几个坛子,一个装满了晒干的生红薯干,一个装满了萝卜干,一个米坛,还有两个篮子的芋头,加上自己种的新鲜红薯、豆角、南瓜等,老人讲,这些足够一年吃了,一般到初冬的时候就可以换新粮。
烧火的木柴是买的锯木厂最便宜的柴,一年大概需要十几块钱,穿的是自己动手缝制或捡别人不穿的衣服,晚上点的是煤油灯。
我们问,您怎么不用电呢?蒋国珍老人回答,我不用电一方面是因为用电花钱,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有电的话,会有人送很贵的电器,这些电器对我没用,给我就浪费了,不如省下钱来资助其他更需要的人。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蒋国珍老人拿出了放在被子里保温的中饭——芋头煮饭。我们看到,没有油盐,没有蔬菜。老人说,我每天吃的是用红薯蔬菜加一把米煮成的混合饭,早晨煮好了就是一天的伙食。极少买油盐,平时基本不炒菜吃。平均下来,每天的伙食还不到一块钱。
其实,蒋国珍老人几十年如一日过着这种极度节俭的生活,不仅仅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方式,更是为了节省每一分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蒋国珍从不要求别人像他一样活着。
有时候在外面开会或讲课,中午大家一起吃工作餐,碰上他平时从来不舍得买的猪肉、牛肉,他也会稍微吃一点。他说:“大家一起吃我不反对。如果单做给我一个人吃,我就不答应。吃完后有剩下的,如果大家都不要,我打包回家也是可以的,不能浪费。”
一腔热血 心系国家
“人的快乐和幸福,不是在个人方面的享受。只有一心为国家的人,为人民的人,他生命才会快乐,生活才会幸福。”
蒋国珍老师说,一直以来,无论顺境逆境,我始终心向着党,盼望成为党的一份子。刚进入革命队伍,觉得自己年轻,条件还不成熟;打成右派以后,又不敢向党组织申请,但一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1995年,在我65岁的时候,正式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97年,67岁,我终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站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幸福和快乐。我现在80岁了,仍然坚持不懈地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努力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蒋国珍老师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中国要保卫和平,世界应消灭战争”。老人说,对联是自己写的,中国是和平发展,不搞霸权,同时给我们讲起了中国现在的经济和世界形势。
旧桌上有一本《大国关系与未来中国》的书,中间一页折了角,蒋国珍老师说,晚上从地里回来或者下雨天都会看书,还会做笔记,有时也投稿,“不过很少被采用”老人挺不好意思。
蒋国珍老师喜欢读书、看报,《求是》杂志是他最喜爱的刊物,《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新余日报》、《半月谈》等党报党刊也是他了解国内国际形势的重要窗口。为此,他常常利用到学校讲课的机会,借上一堆书报,用蛇皮袋扛回家慢慢看。
他说,“农民关心国家大事也很重要,这样可以了解国家目前部署,对中央政策做深入了解,同时可以提出意见建议,让国家知道农民在想什么,政策哪里可以更加完善”。
劳动,我很健康很快乐
我们到了蒋国珍老师家里,老人不在。村民指给我们看他正在下地劳动。我们一行人到了蒋国珍老人开荒的地里,老人赤脚正在种大豆。一顶草帽,一个铁铲,一个小凳就是老人劳动的工具。
老人面色红润,行动利索,看上去好像只有60岁。
后来我们慢慢了解到,种地除了可以供给自己吃用外,还可以将所得卖钱,老人说,去年,我种了一些芝麻、红薯等农作物,吃不完的拿到市场上去卖,共卖了700多元钱,全部捐了出去。
有人告诉我们,蒋国珍老人无儿无女,曾经镇里要把老人送到敬老院,由政府赡养,但是老人不同意,坚持自己劳动。
蒋国珍老人言语、逻辑清楚,心态很好,他对我们说,我将一个月2830块钱的离休金全部捐献出去,我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坚持下地劳动,靠双手劳动养活自己,同时因为坚持劳动,我身体很好,现在还能挑100斤东西。这样我很健康、很快乐。
坦然奉献 甘心做一个“傻子”
“我心里明白他人所想,但是我不需要听,不理会。用自己的钱捐助很坦然。”
蒋国珍说,有人说我很傻,神经不正常,说我无儿无女,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全部给了别人。我是这样想的,正因为我没有儿女,所以我把天下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儿女。通过他们,我延续了希望和梦想。我拿钱供他们上学,也等于为国家作了贡献。
我们了解到,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带着礼物来看望他,十有八九自讨没趣,往往被他骂回去:“你们不要来看我,如果有这个能力就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也有个别学生受过他资助后音讯全无,蒋国珍老人毫不介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工作也很忙。我资助他们从来就没指望要回报。
如今,蒋国珍老师还兼任了渝水区罗坊镇关工委委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仍然倾注心血,先后无数次来到下山桥小学、罗坊小学、罗坊中学等学校,结合自己经历,向师生进行革命理想、革命传统、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得到一个好消息,今年下半年,罗坊镇将成立蒋国珍老师捐资助学基金会,届时,蒋国珍老师捐资助学渠道将更加通畅。我们期待蒋国珍老师这种无私奉献、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能传得更长、更远。祝福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