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大学要把专业教育提升为素质教育

2011年09月09日 11:31 佚名 点击:[]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几次关于教育的讲话以及《国家教育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非常强调素质教育。但目前素质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不少人认为大学是培养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中小学的事,与大学无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大学必须认真研究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潜质教育

化知为识,化识为智,化智为能,就是大学素质教育。

何谓素质,素质就是知识加能力,再加上能使知识和能力发挥作用的动力品格——做人。素质就是品格,就是做人。素质包括知识和能力,但更强调人的内在素养。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潜质教育,重视“化育”,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内化为信念和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化知为识,化识为智,化智为能,就是大学素质教育。“内化”是素质养成的基础途径,是大学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律。大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

古往今来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领新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的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出全面的良好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巨大成就。

大学教育并非单纯的专业教育

大学教育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大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

大学素质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过去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后来注意能力的提升,现在强调素质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这是对大学教育思想的深化,是大学教育本质的观念性变革。中小学强调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应试教育,以分数多少论英雄、以升学多少比高低;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专业教育,过窄的专业设置、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大学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教育不是专业教育,更不是狭隘的专业教育,大学教育也是素质教育。

把大学教育视为单纯的专业教育,是对大学教育的一大认识误区。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对21世纪人才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都在研究21世纪人才素质,尽管世界各国有各自构想的目标,但都强调全球的战略眼光、一流的意识和站在国际发展前列的精神。哈佛大学明确提出,要培养国家的领袖人物,而不是专业人才。麻省理工学院在20世纪提出,要培养具有科学背景的工程师。现在,他们提出要培养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工程师。世界教育专家研究提出,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关键素质包括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主动研究、与人合作、终身学习。未来最重要的素质将体现在两个领域:“方法思考”——提供解决问题的先进方法,“复杂沟通”——涉及说服、协助及谈判的人类人际交流。事实证明,大学专业教育解决不了“方法思想”、“复杂沟通”领域的问题。

推进大学素质教育,需要深刻理解大学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大学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不是片面发展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精英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而不是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是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的教育,而不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的教育。我们必须对现代大学教育进行深度思考:不仅要重视学什么,更要重视怎样学;不仅要重视思考什么,更要重视怎样思考;不仅要重视做什么人,更要重视怎样做人。要把握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把专业教育提升为能力教育,把能力教育提升为品格教育,把品格教育提升为素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胸怀理想、崇尚真理、刻苦勤奋、追求卓越。

大学素质教育包括三方面内涵

核心是道德教育,重点是实践能力,灵魂是创造性。

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大学素质教育核心是道德教育。人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提升于教育。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让学生正确回答: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德育是根本性的,智育是工具性的。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学习知识只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如果重智轻德,培养出来的人才必然是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修养、有欲望没有理想、有目标没有信仰的人,这将是十分危险的。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成小事靠业务本领,成大事靠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道德人格、思想品质比专业知识学习、谋生手段训练、竞争能力培养更重要。因此,要积极加强青年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胸怀远大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育科学精神,立为国贡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牢牢把握人生正确航向。

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素质教育重点是实践能力。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关键是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目前,大学人才培养总体是以学术为导向,人才培养都是按照学科进行课程设置的。推进大学素质教育,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科型的课程体系转变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根据实践要求构建知识体系。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实践。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激发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大学生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基层一线砥砺品质,在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让学生、社会,特别是教师认识到,书本知识是知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是更重要的知识;上课读书是学业,实践训练也是重要的学业;获得奖学金的是好学生,被企业认可重用的更是好学生;考试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功创业的也是好学生。

发展优势潜能和个性。大学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性。发展个性,发展优势潜能,注重个性培养,是大学素质教育尤为强调的重要方面。急剧变化、丰富多彩的社会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的潜能也各不相同,正视个体、包容差异、尊重个性,是当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每个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于他最擅长的领域,在于他的优势潜能。个性越突出,创造力越强,越能出类拔萃。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创造性。大学素质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发展,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强化个性化培养,强调不同群体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显现个性创造广阔的平台和自由的空间。

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是畸形发展。大学素质教育应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大学不能因为讲规范而走向僵化,讲全面而助长平庸,讲合格而抹煞人才。全面发展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是各科学业都全面优秀。要求一个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历史等门门功课都很出色,这是不可能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大学素质教育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田建国)

《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5日第7版

上一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怀进鹏:为什么要上大学? 下一条:校长致词扮靓高校“拨穗礼”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yl23455永利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